构建当代企业伦理文化的研究
杂文  2014年09月20日  阅读:674

摘要: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亦是当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主流文化的儒家哲学,本身便是伦理之学,乃至赵普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言辅佐宋太祖开创了中古时期中国最富有的赵宋王朝。儒士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从儒家哲学的某些特殊层面上看,国家、企业和组织都可视为一种存于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无论刀耕火种还是工业文明,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其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皆有其相互贯通和借鉴之处。本文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伦理框架,探讨了以“仁”为核心的企业伦理文化,又通过架构儒家思想“义礼智信”与当代企业伦理文化精神相嫁接,深层次地展映了在儒家思想哲学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哲学、企业伦理文化、研究

企业运营具有其自身的矛盾性,“内在善”与“伴生恶”、“逐利性”与“普世性”,无论企业运营采取何种方式,都离不开相应的伦理文化和行为规范指导。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士农工商”的一民,“商”类似于印度种姓制度下的首陀罗,地位卑微、数称“流民”。然而,通过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不断上升,商人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显,随之而来的是对企业伦理文化要求的越来越规范。在当今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理论遍地丛生的背景下,儒士企业家张瑞敏曾提及,“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从另一个侧面论述了当今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维基经济为特征的竞争时代对儒家思想应用的迫切性。因此,挖掘儒家思想哲学精粹以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家,并着眼于现代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实践需要,认真儒家哲学思想是一项艰巨而极具价值的工作。

一、儒家思想哲学基本内涵

儒家思想是以西周宗法制度为基础而不断发展的一种伦理本位文化,是古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正统思想流派。其核心思想是“仁”,故称“仁学”。儒家之“仁”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诸德之仁,即仁义礼智信之德行,属于道德规范的伦理观念;其二是全德之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属于哲学范畴的理念。诸德之仁与全德之仁相结合,即为“仁”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境界的统一。仁的最高原则是“爱人”,其核心在于“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推己于人,将心比心,是儒家思想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调整,儒家中以“仁”为核心的思想结构扩充至政治、经济和教育等社会领域。在政治领域,儒家人伦关系导致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进而形成“礼仁”一体的人道观、世界观,强调“礼”的制约和协调,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而“礼”是指赖以维护社会和谐、秩序和稳定的典章制度、行为规范,并希望通过礼以实现社会稳定的目标;在经济领域,儒家提出“重义轻利”、“取之有道”、“惠民”、“无为而治”等主张,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例如,孟子“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即“取于民有制”(建立相应的租税徭役制度并依制度而行)、“勿夺其时、不违农时”、“制民之产”(保有私产,维系生活水平);在教育领域,孟子主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即重视教育办学,进行孝悌的教育。关于儒家人伦关系的理想,孟子概括为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儒家思想哲学,是以“仁”为核心向各个方面的波及和贯彻,是人类文明道德进步的一种标志。假使要进一步探寻儒家思想,首当其冲便是先秦孔子之“仁”,具体包括孝悌、忠恕、诚信、恭敬、克己、智勇等美德——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而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

由上述引言可知,儒家思想哲学是以“仁”为核心,义、礼、智、信则是服从于仁的具体表现。“义”,道德信仰,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义观、信义观,以义取利,是有道人的所行所为;“礼”,周礼、礼节、礼仪。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由遵守礼仪制度进而实现人类之间的和谐相处;“智”,智慧、智信,通过智慧有效率有效果地实现仁的要求;“信”,信用、信誉、知名度和品牌,是环境对主体伦理素质的把握。所以,“义”是实现“仁”的方法,“礼”是实现“仁”的准则,“智”是实现“仁”的能力,“信”是实现“仁”的基础。同时,“君子怀德”、“君子怀刑”,表明儒家并不排斥刑罚观点,君子关心德、刑两方面,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德刑兼施,礼法并用,以刑辅德,以德正刑是儒家思想的一贯主张。

仁、义、礼、智、信形成了儒学的基本内涵,进而构筑了东方固有的文化特质。东方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和谐文化、伦理文化、礼义文化,因而东方人具有群体人特质,善于从关系中去体认一切。礼义、和谐、内省、名分、明君、王道,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仁”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其延伸为“修身”,正心;“治国”,德治;“交往”,礼义;“经济”,正利;“管理”,人本;“目标”,和谐。个性、德行、诚信、道德、人力、内协外争构成了儒家思想基本内容,实质是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具体要求。

二、以“仁”为核心的企业伦理

生成儒家思想的东方文明,具有突出的集体性特征。与西方,尤其美国个人主义与孤立主义不同,员工加入企业,不仅是单纯经济关系的构建,而是融入集体,融入一种求工作、求群体、求领导等多元需求统一的融入感。因此,为了打破企业和行业生命发展周期的怪圈,为了对企业进行良好的控制和创新,一个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必须营造一种融入集体的氛围,以满足员工融入群体的需求;与之同时,创造条件,提供外在辅导,进行有效的职工生涯管理规划,引导员工认识自己,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依据儒家哲学思想基本内涵,实现企业的“仁义管理”,本文提出以下五点内容。

(一)正心个性,满足员工的“明君”梦——优秀的企业“造钟师”

长期处于专制主义封建制度下的中国社会,精英主义、一撮人创造历史等思想观念依旧甚嚣尘上。尽管荀子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略带唯物主义历史观“群众创造历史”,但当代的员工依旧对领导有一种高度的信赖感和服从感,刻意追求领导的人格完善。而这意味着对领导提出了一种更高的要求,本质上是一种“求明君”的心理。因而,作为领导者,必须是“深沉厚重,魅力十足,成为一等人物”,使员工产生一种敬佩感和信服感。

从管理学角度上看,领导对下属的影响力主要有两种,即职位因素和非职位因素。非职位因素包括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散布在企业内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也散布在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上主导企业和非主导企业之间。一个有魅力的领导,可以使下属产生敬爱感、敬佩感、信赖感和亲切感,从而产生一种鼓舞力量,即引发员工的利他主义动机,提高组织承诺和组织忠诚度,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在如何提高领导者的非职位影响力,增强其个人魅力,成为优秀的企业报时人的问题上,儒家思想哲学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一方面,客观分析事物,遵循其内在规律,提高应对突出问题和常规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端正态度,证实短板,亢实长处,进而通过“修身”达到“仁”的境界。最后,企业家真正的魅力在于他的成功和人格的独立性。只有成功者才能造就追随者,只有独立的人格才能解决公和私的矛盾。例如,地产界中万科董事长王石,坚持不受贿是其经营万科秉承不变的教条,也是其成为令人敬仰的企业的原因之一。

总之,企业家必须以内在魅力吸引人,以情感投资感动人、以实际绩效激发人,成为企业的造钟师,而非报时人,从而才能团结全体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二)德治尊重,满足员工人格尊严的需要——管理的引导性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治的要义在于“仁”,在于“尊重”,在于教化。

与西方管理防范性特点不同,东方管理具有强烈的引导性特征。因此,在管理中必须昭示、明法,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同时,重视公正、平等和表率的作用:公正是指在工作绩效面前人人平等,不讲门阀等级,不讲长功序列;平等是指尊重员工,尊重员工的独立人格;表率即领导的表率作用,身先士卒,取信于民。

在管理引导性层面,由于每个人性格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领导者在进行管理时要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和动态性,具体性和合理性。对不同性格的员工,确定合适的管理方法和位置,有利于提高管理业绩。尤其在高层管理者匹配上,最具典型的案例是本田中本田宗一郎和藤泽武夫的合作,本田偏重技能,藤泽偏重营销,本田主内研发,藤泽主外销售,久而久之,甚至于丰田喜一郎曾把藤泽认为是本田的创始人,但这种组合的结果却使本田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大企业。

因此,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进行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企业规模效应和规模经济。

(三)礼义规范,满足员工追求规范准则的需要——无规矩不成方圆

儒家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天地君亲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凡事都有礼法、秩序和规则,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现代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管理必须“尽力而为”:讲规则,坚持管理中岗位责任制;讲秩序,注重管理中角色身份;讲礼义,取信于社会,取信于下属,取信于他人。要实现礼义规则,需有有效的制度规范:

1、制度管理、效率管理。如海尔公司的“砸冰箱”事件、华为公司的“狼性法则”和“华为法”,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进行有效管理和效率管理的保证。儒家管理的特点在于内化,不通过外在强制而是内心教诲,进而形成一种自觉,最终实现自我管理的作用。

2、层级管理、例外管理。在组织日趋扁平化的当下,企业重组和并行工程的弊端凹显,层级管理的优点又一次突显。企业需有适当的层级,方可明确每一层级的责任。授权须明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领导对结果负责,下属对过程负责。只有发挥每一层次的积极性,才能产生整体管理的功效。例外管理只有建立在制度管理和层级管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当执行层根据规则和秩序做完相应工作后,最高决策层方可摆脱日常事务,关注非程序性事务,以进行企业总体战略规划和设计。

3、价值管理、精神管理。重视员工的精神力量,如同在前苏联第一二次五年工业建设时期,尽管农业和农民受到残酷的压制,但斯拉夫人民受到国家集体荣誉感的鼓舞,最终实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辉煌。透过政治观商界,一个宏伟的企业愿景,对内部员工具有相当的积极作用。

(四)人本主义、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人本管理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三宝,土地、人民、政事”,全然能够体现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故此,企业重视人本管理源于生产力的有效发挥,源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强化。

伴随知识型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价值资源被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所证实。人力形成的劳动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为企业创造了无数的价值,同时,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也应被企业受到更多的重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早已不再是主动与被动、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关系,而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如何发现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了许多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目前,最为体现儒家思想的管理形式是人本管理,其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关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事实证明,凡是在员工素质高的单位,推行民主型、参与式管理模式效果好。尤其在饱和市场情况下,市场的动态性和差异性越来越大,红海领域与蓝海领域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人本管理也在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得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体现。

关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方面,“足食,足兵,民信之焉”。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对员工而言,都希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以实现。重视良好的人事关系和公司氛围,注重员工的非财务性薪酬,透过宽带薪酬、轮换工作制和精神奖励等方式,满足员工晋升和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由此,人本管理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员工自我创新的价值和机遇。

(五)道德正义,满足员工贡献社会的需要——和谐管理

德治是周公“敬德保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讲治国要采取道德教化的方法。而正义,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义为表,德治为内。重视道德准则对经济行为的制约,是儒家文化最基本的观点。其中,孟子“高产为善”的本质是重道德准则对经济人行为的制约。“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移,无不为己”,安民的关键民众建立道德,惠民是道德建立的基础。

为此,企业在不违背道义的基础上追求自身物质利益,注重价值准则对经济人行为的制约,避免外部不经济行为,强调效率和效果,将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相结合,追求“高产为善”的境界。

在更为宏观层面上,员工个人道德行为的集合便是企业的道德素质,而企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着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兴亡,因此,企业要塑造具有道德追求能力的团队,激发和激励员工为组织目标而奋斗,注重贡献,注重创造,以工作绩效服务社会。

结语

春秋时期,在社会动荡不安、生产力发展、制度重构的理论前提与文化储备的历史背景下,儒家文化应运而生。其中,德、义、礼、信,是仁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仁”思想的自然延伸,因此,关于企业文化伦理的构建,一方面要表现为企业制度重建的伦理内涵,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伦理框架下儒家文化内在特质。

为了造就充满幸福感和道德感的企业,要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系统,以“信”为本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承诺,以“和”为中心的企业氛围,以“智”为用的战略构想,以“义”为先的人格魅力。

总之,在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竞争环境下,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注入当代鲜活的经济实体中,这不仅关乎能否产生更多的具有儒家优秀传统风采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希望,而且也关乎着中国企业界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荣耀.企业伦理:一种价值理念的创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姜杰.中国管理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

【3】陈世清.老板与孔子的对话——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4】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整理.从历史看管理/许倬云讲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5】孔南钢.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伦理文化建设——伦理学研究,2011年04期

后记——

窗外,濛濛细雨,踮着脚尖,像一个来自天庭的越狱者,不敢懈怠地穿梭在人间,没有痕迹,没有声响,纵使是尾随而至的风哨,霎那中也变得异常的寂静。我想,这一场雨应该闹腾够了吧!倾述了两天两夜,表达了清晨黄昏,如今在临别之际,反而显得那么依依不舍,用小鸟依人的啁啾雨话别捧在脸上的泪痕,用嘶哑的歌喉浅吟仅有的绝唱。可是,她所哭泣的、所逃匿的、所不舍的究竟是什么呢?不愿用少时学过的对流层知识来解释一幅饱满生机的画面,亦不猜测这雨是否已然在天街中挥摆衣袖,旷野悲情。但与她朝夕相处的风早已将大地的温度压抑成料峭的嶙峋。雨,降在人群中,又消失在人群中。她似乎在追寻着什么,却竭力掩饰她一无所求;她似乎不愿让人记忆,却硬生生地留下一场夜雨的回忆——听,这是一个雨吹风开的季节……

渐渐地,根植了数载的校园花季,在三年后的今天,被一场冥冥之中的风雨打落成漂满一地的落红。像似前些时日还与同伴嘲笑天气预报的窘迫,又一日却被这突如其来的真相催得措手不及。沉溺校园的时间太久了,仿佛一生下来便已踏入了这座安逸的城堡,天真地以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孩子,无须懊恼过去,也无须惆怅未来。有关外界的风雨,多少崎岖,多少刻骨,虽然偶尔会透过砖瓦的缝隙传进自己的耳畔,但当风、当雨飘落在校园中的绿草坪时,那风是暖的,那雨也是暖的。于是,在丰腴的日子里,越来越成熟的面孔,越来越不愿成长的心灵,加上这一段段颠颠簸簸的问句,总是被一个夸张为光怪陆离的时代泛滥成久久不息的涟漪,一路镶嵌,一路向前。

此刻,纵然身在校园,但一颗心早已不复原有的安宁。过完这一周,大学所有的课程便已走进了坟墓,然后,青涩的青春逼迫着那个善于逃避善于伪装的自己走近风口浪尖,走向人潮如海。那一刻,我会不会流泪、哀叹和怀念这一幕幕渐逝渐远的暮鼓晨钟呢?会不会再有一抹在校园幽径上看见蟠龙槐那样歇斯底里的感触呢?会不会还有那一帘塞外放羊牧马的痴人说梦呢?然而,在时光的速录中,一定不会再有人问我的期末成绩,也不会再拥有“一个学生”的借口。就这样,那些尚未腐蚀的记忆渐已模糊,那些浮在表面的故事已然荡然无存。不过,我相信——某些情节只是换了一张面具,重新归来,如同这遇到蟠龙槐的感触,这书写文字的追寻,这雨一样的表达。

白岩松在“可凡倾听”中讲起,“当代人往往感触了便立刻表达,恰恰忘记了两者当中还有一次至关重要的‘追寻’”,同时,我想增添一句,“即便是那群有了感触也不会表达的人,也恰恰是忘了‘追寻’”。仿似这篇作业论文,起初本图写与企业文化相关的内容,可惜,知识太薄,视野太过狭隘,忽而想起熊彼特的企业家精神,忽而想起先秦诸子的管理思考,但总有一种虚无缥缈的侵袭,和一川不知所云的生硬。其后,当开始查阅书籍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答案太多,问题太少。——基于儒家思想哲学构建当代企业伦理文化的研究——即便是题目也只是自己通过网络云集而成,更何况其中的内容与况味。文以载道,惊异于儒家哲学中“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管理思想丛林的嫁接,试问,又有多少人为之思想为之深邃而肝脑涂地呢!尽管是两三本书的无思整合。但我依旧兴奋于文字堆砌的乐趣和欣赏精粹的狂欢。刹那间,又一次想起白岩松的论调,突然有感——感触不易,深层的感触更不易;表达不易,自我的表达更不易;追寻不易,在芸芸大千中,在白云苍狗间,坚守的追寻更不易。

在即将离别的路上,私念,无论处在何时何地的人,是校园还是社会,是黄发垂髫还是白发老者,全然是一场雨,云的酝酿、风的追逐、和雨的磅礴;是一篇论文,外界的直触、内容的寻觅,和形式的构架;更是一个回归的人,外界的感触,自我的追寻,和外界与自我相融一体的表达……